養豬必須重視豬場和豬舍環境
養好豬需要做好五個方而的工作,即品種、營養、環境、管理、防疫。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,其中環境、品種、營養、防疫被稱為四大技術限制因素,而環境對養豬的影響是巨大的。若環境控制不當不僅生產潛力無法發揮,而且還是一許多疾病的誘因,且只有給豬以舒適的生活環境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。
豬的生物學特性是:小豬怕冷、大豬怕熱、大小豬都不耐潮濕,還需要潔凈的空氣。因此,規模化豬場豬舍的結構和工藝設計都要圍繞著這些問題來考慮。而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響、相互制約的。
(1)溫度:溫度在環境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。豬對環境溫度的高低非常敏感.表現在仔豬怕冷。低溫對新生仔豬的危害大.仔豬若裸露在1℃壞境中2小時,便可凍僵、凍昏、甚至凍死。成年豬長時間在一8℃的環境下,可凍得不吃不喝陣陣發抖;瘦弱的豬在-5℃時就可凍得站立不穩。寒冷對仔豬的間接影響更大。它是仔豬黃自痢和傳染性胃腸炎等腹瀉性疾病的主要誘因,還能刺激呼吸道疾病的發生。試驗表明,保育豬若生活在12℃以下的環境中,其增重比對照組減緩4.3 % .飼料報酬降低5%。在寒冷季節,成年豬舍溫度要求不低于10℃;保育豬舍應保持在18℃為宜。2-3周齡的仔豬需26℃左右;而1周齡以內的仔豬則需30℃的環境;保育箱內的溫度還要更高一些。
春、秋季節晝夜的溫差較大,可達10℃以下,體弱的豬是不能適應的,易誘發各種疾病。因此,在這期間要求適時關、啟門窗,縮小晝夜的溫差。成年豬不耐熱。當氣溫高于28℃時,體乖75kg以上的大豬可能出現氣喘現象:若超過30℃,豬的采食量明顯下降,飼料報酬降低,長勢緩慢。當氣溫高于35℃以上、又不采取任何防署降溫措施時,有的肥豬可能發生中署,妊娠母豬可能引起流產,公豬的性欲下降,精液品質不良,并在2-3個月內都難以恢復。熱應激可繼發多種疾病。
豬舍內溫度的高低取決于豬舍內熱量的來源和散失的程度。在無取暖設備條件下.熱的來源主要靠豬體散發和日光照射的熱量。熱量散失的多少與豬舍的結構、建材、通風設備和管理等因素有關。在寒冷季節對哺l乳仔豬舍和保育豬舍應添加增溫、保溫設施。在炎熱的夏季,對成年豬要做好防署降溫工作。如加大通風降溫力度,加快熱的散失.減少豬舍中豬的飼養密度,以降低舍內的熱源。此項
工作對妊娠母豬和種公豬尤為重要。
(2)濕度:濕度是指豬舍內空氣中含水分的多少,一般用相對濕度表示。豬的適官濕度范國為65%~80%。試驗表明,在氣溫14-23℃,相對濕度50%~80%的環境下適合豬生存。設置通風設備,經常開啟門窗,以降低室內的濕度。
(3)通風換氣:規?;i場由于豬只的密度大,豬舍的容積相對較小而密閉,豬舍內蓄積了大量二氧化碳、氛、硫化氫和塵埃,空氣污染超標往往發生在門窗緊閉的寒冷季節。豬若長時間生活在這種環境中,先可刺激上呼吸道粘膜,引起炎癥,使豬易感染或激發呼吸道的疾病,如豬氣喘、傳染性胸膜肺炎、豬肺疫等。污濁的空氣還可引起豬的應激綜合征,表現在食欲下降、泌乳減少、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、咬尾嚼耳等現象,通風仍是消除有害氣體的重要方法。